民生碼頭筒倉是原民生碼頭中的散糧、散糖筒倉。四萬噸筒倉和八萬噸筒倉是港區的標志性建筑,曾是亞洲容量最大的糧倉,在黃浦江沿線僅此一處,目前也是民生碼頭中最具震撼力的工業遺產。
民生碼頭,坐落于浦東新區黃浦江畔民生路,原為上海港散糧、散糖裝卸專業碼頭,舊稱英商藍煙囪碼頭,也叫“太古碼頭”,始建于清光緒34年(1908年),是當年亞洲大型碼頭之一。
▲1929年上海分區地圖中標注的太古碼頭
▲20世紀二十、三十年代拍攝的太古碼頭
該碼頭的1、2泊位建于1908年,3、4泊位建于1924年,當時稱為遠東最先進的碼頭??谷諔馉帟r期,被日寇改名為“八洲碼頭”。1953年2月,藍煙囪碼頭回到中國人民的懷抱,次年更名為民生路碼頭。1986年1月改制為上海港民生裝卸公司。其糧食裝卸區基本上就是原先藍煙囪碼頭范圍。該區域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二次進行大規模的改建。1995年貨物吞吐量約325萬噸。
說到那兩次大規模改建,也就是現今浦江岸邊那兩座大型筒倉的來歷。它們的標準名稱是“上港二區散糧筒倉”,是中國第一個大型散糧系列化工程。1974年5月開工,1975年10月竣工。
▲1978年的民生路碼頭裝卸場景?
該工程由高33.5米、直徑11米的18座鋼筋混凝土圓形筒倉和49.5米高的1座長方形工作樓及皮帶棧橋、灌包房等組成。整個建筑外形圓中有方,方中有圓,別具一格。萬噸輪船上的散裝糧食通過吸糧機、傳送帶以及電子秤等機械設備,自動卸運存儲于圓筒倉內。
1993年前后,在原有基礎上,又在其東側興建容積為8萬噸的筒倉一座,兩座巨無霸雄踞浦江南岸,蔚為壯觀。
▲1993年前后航拍的黃浦江楊浦大橋段
時至今日,民生碼頭的傳統功能已退出歷史舞臺,通過整體改造,構筑開放空間,從糧倉轉型為展場和藝術空間,完成了其功能轉換,成為浦東濱江文化藝術的新地標。由于層高太高,在筒倉外立面加裝了外掛自動扶梯,人們可乘坐扶梯一覽黃浦江風景。從天下糧倉到藝術空間的大變身,民生碼頭筒倉煥發全新的生命。
10個巨大筒倉外立面搭建了一組外掛自動扶梯,游人可從三層直接乘坐扶梯前往頂層展廳,途中能將黃浦江及整個民生碼頭的壯麗景觀盡收眼底。
這座戶外扶梯以輕盈簡約的形式,低姿態地融入筒倉建筑,既滿足交通等建筑功能需求,又成為觀景的最佳去處,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建筑重新利用后所注入的新能量。
外掛扶梯的底部,還邀請了藝術家一起合作,利用獨特的不銹鋼板拓片,將江邊碼頭的粗糲肌理拓至鏡面不銹鋼上,作為外掛扶梯的底面裝飾,也倒映著民生碼頭周圍的景象。
筒倉內的空間藝術季展覽包括4大主題展及12個特展。4大主題展集中在筒倉1樓展出,每個筒倉下方陳列1至2名藝術家的作品;12個特展匯集眾多中外建筑事務所在城市、建筑、空間方面的探索。
景區地址:浦東新區民生路渡口旁。
水路交通:輪渡民丹線直達,可從浦西丹東路輪渡站(丹東路65號)擺渡抵達民生路輪渡站(民生路1號)。
地面交通: 81、85、313、455、610、774、794、799、971、981、983、993、蔡陸專線、浦東15、上川線、新川線。
軌交交通:地鐵6號線民生路站1號口距離展館1.5公里;地鐵4號線浦東大道站1號口距離展館2.5公里。
信息來源:上海發布/上海航運/旅游攻略/解放日報
上海工業旅游促進中心 編輯
本文僅作交流分享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地址:上海市建國中路8號(8號橋)8號樓
電話:021-54654890
信箱:gyly@itripsh.com
版權所有 @ 上海工業旅游促進中心 - ZTU設計
備案信息:滬ICP備07024080號
掃微信,關注我們